35小说网 - 经典小说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在线阅读 -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5节

[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5节

    第5章 出身

    到底是在宫正司历练了二十多年的女官。

    姜沃这才知道,她一进门,陶姑姑就觉得她不太对头。只是方才人多,这会子才私下来问她。

    姜沃便挪的与陶姑姑更近些:“姑姑放心,不是有人为难我,只是我应了一件事。”

    “今日去北漪园,一位武才人问起能否来宫正司与我研讨宫规,我当时应了。回来的路上又担心,我既是宫正司的典正,与嫔妃们私下来往过多,会不会给姑姑惹麻烦?”

    这也是姜沃真心想问的。

    虽然她对女皇极感兴趣,又掷出了大吉。但要是对陶姑姑有影响,她就准备搞一搞地下工作,低调接触媚娘。

    陶枳笑揽着她道:“若是你与昭庆殿承香殿的贵妃、妃位娘娘们交往过密自是不妥,但与掖庭中这些才人们来往是无妨的。”既然被分到掖庭来住,这些低位的嫔御们像宫人更多于像妃嫔,她们连餐食都是由掖庭一并供应的。

    “而且有个同龄人说说话也不坏。武才人性情大方,俱小严说是个很沉得住气不爱抱怨的姑娘。”

    “小严?严掖庭丞?姑姑认得他?”

    姜沃有点惊讶抬头看着陶枳。就见姑姑笑着摩挲着她的手试冷暖,笑道:“傻孩子,你头一回出门办差,我不好亲自跟着,否则倒显得你不担事。可我总要有眼睛看顾着你才放心。”

    怪道承财对她那样和气,言语里处处不当外人似的,原来善缘根子还是在陶姑姑的这里。

    姜沃有如冬日守着暖炉般周身暖和安心。

    陶姑姑又略带唏嘘似叹道:“当日我初次在这宫正司料理杨妃娘娘手下犯了错的得力宫人,你娘亲也私下为我费了许多心思,既护我周全又令我出头立威。”

    一饮一啄皆是前定。

    陶枳不由沉默了片刻。

    回神后只见这孩子并不出声,只是乖乖坐在一旁看着自己,安稳的不似这个年纪的孩子,便心道:还是该有个同龄的朋友伴着才好活泼些。既然武才人也觉得在宫里无依,主动想要结交,倒也不错。

    毕竟两人过往的经历差不多,比起旁人来,想必更能体会对方的孤苦,更有话可说。

    于是陶枳便与姜沃细细道:“那武才人,倒也可怜,是个命途坎坷的孩子。”

    姜沃还未及发问,就见陶姑姑主动提起武才人的来历,忙认真听去。

    *

    武才人的出身就像是薛定谔的猫,不知该说好还是不好了。

    她的父亲武士彠在前隋朝时,是个家财万贯的木材商人。只是经商之人虽富足,却不够体面,更是律法规定了不许出仕做官,在外行走不免矮人一截。

    直至隋末年间民不聊生,天下群雄并起,大大小小足有七十二路义军造反抗隋(只会多不会少)。

    乱世,有人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也有人从龙从云乘势而起。

    武士彠这样成功的商人,拥有一双识人的利目还有亿点运气,在众多义军中准确选中了唐高祖李渊率领的那一支进行打投,且极有魄力的献上所有家财及自己这个人。

    从此就在李渊帐下专管粮草,坐镇后方,成为了铁杆心腹。

    有多铁杆呢,铁到李渊立国后,直接将没有上过战场的武士彟列为‘十七大开国功臣’,并且封了义原郡开国公那么铁。

    不但大方封爵位,李渊还很关注老铁的私人生活:大唐刚立国,武士彠的原配夫人就不幸过世了。李渊在焦头烂额重整山河的百忙之中还不忘亲自给武士彠选一位继室夫人。

    论理,武士彟原配出身平平,且两人膝下也有了两个儿子,按普遍社会风俗来看:继室夫人出身就不必高,只要能相夫教子就行。

    可李渊不管啥社会风俗,觉得再娶可不能委屈了他家国公爷,竟然亲自下旨点了弘农杨氏的女儿指给武士彟做继室!

    弘农杨氏是标准世家,真真正正是往上数祖宗十八代都是做官的,真是换朝换代不改他家高门显贵。彼时人讲究出身,世家女多不愿嫁给朝廷勋贵新荣暴发之家,何况武士彟又是二婚,出身还是商人,完全是乘龙快婿的反义词。

    杨家如遭雷劈各种寻门路想要拒绝。

    然而杨家再不愿,小细胳膊也拧不过李渊的粗大腿,只好捏着鼻子强颜欢笑把女儿嫁了。

    杨氏嫁给武士彟后,又生了三个女儿,这次女便是武媚娘了。

    要是没有什么变故,媚娘应该是蜜罐里长大的孩子:父亲是朝廷国公,身受皇帝器重宠信,母亲是出身不俗的世家女,极大提升了父族的社会地位。

    因母亲的出身好,在家里地位便很高,再没有寻常继室的小心委屈,反而很能当家作主,连着她们姊妹们都很得父亲看重,按照世家女的标准从小读书写字,一家子生活很是富足和美。

    然而变故来了。

    高祖李渊开国执政后,定了年号武德。

    武德九年,秦王殿下李世民觉得这个年号不大好,于是不太讲武德的带人直奔玄武门,一箭一个哥哥,一刀一个弟弟,解决了兄弟后,又恭恭敬敬去‘请教’父皇皇位的归属:“如今太子兄长竟忽然没了,这太子之位可怎么是好呢。”

    李渊皇帝含泪表示:“朕看你很适合做太子,不,很适合做皇帝,朕正好累了该歇歇。”

    一番父慈子孝后,李渊皇帝变成了太上皇。

    新上任的太上皇郁闷的没法,只好通过比较另类的方式给二凤皇帝添堵——他老人家当太上皇的年月里一口气生了二十多个儿子,十多个女儿。

    天下能者居之,你能你居去吧!既然这么能耐,记得把这些小弟弟小meimei们都安排好了,封地可都不能差,别在玄武门后,再让人说你刻薄兄弟啊。

    果然给二凤皇帝愁了个够呛:亲爹,还得是亲爹知道怎么给人添麻烦啊!

    父子二人有个玄武门横亘其中,二凤皇帝登基后,武士彟这个太上皇死忠旧臣的地位自然也一落千丈,被二凤皇帝发落到荆州做官去了。

    虽说权势大不如前,但武士彟家底颇丰,媚娘十岁前也依旧是无忧无虑的日子。

    直到三年前,太上皇李渊驾崩的消息传到了荆州。

    武士彟悲痛过甚当即呕血,病了两月就直接过世了,媚娘的日子才从明亮无忧的少女时光一下子掉落到了尘土里。

    杨氏没有儿子,媚娘的两个哥哥都是前妻所生,与继母和meimei们感情生分不说,还常年怨恨继母出身杨氏,父亲敬重她甚至过于原配。

    武士彟刚下葬,家中唯二的两个男丁就把持了所有的家财,甚至直接翻脸将杨氏母女四人赶出了家门。

    杨氏只好带着三个女儿回长安投奔娘家兄长,路上媚娘的小妹还病死了。好容易到了京中,

    寄住在舅舅家,过得也是寄人篱下冷暖自知的生活了。

    还是去岁长孙皇后病逝前听闻开国国公竟有继室和女儿流落在京,还得借住亲戚家,便报给了圣人。

    长孙皇后看不惯这样的事儿——她年少的时候与同胞哥哥长孙无忌,也叫异母兄长孙安业给撵出来过!此情此景正对幼年苦楚。

    二凤皇帝跟妻子是青梅竹马,对她年少事儿也深知。二凤皇帝的脾气,除了太上皇和前太子(需注明,得当年的太上皇和太子),还没有人能叫他知道委屈两个字怎么写呐!

    何况是委屈了他的爱妻,比委屈他本人更甚。早在二凤皇帝刚登基的时候,就把长孙安业削的身上半个官职也没有了,要不是念着到底血缘斩不断,都姓长孙,不好让皇后有个获罪身亡有辱名声的哥哥,二凤皇帝就得请长孙安业去死一死。

    而武家这边,原本武士彠的爵位虽没有传下去,然他生前是荆州都督,官位也是足以荫子的,其两子都得封了五品的虚职。

    就在长孙皇后提过这事后,二凤皇帝干脆利落就把这两人的官职抹了,让他们滚回老家去闭门思过。

    这边罚完官职,另一边,为表示他亦厚待曾经的开国功臣的遗孤,他便让长孙皇后赏了一百匹绢给杨氏,又择了武士彠的第二个女儿(因第一个女儿已经嫁人了)入宫为嫔妃,还独独给她赐了名。

    某种意义上说,媚娘这个人跟一百匹绢,在圣人眼里都是一样的,是施恩太上皇旧臣的恩典。

    *

    陶姑姑自不会将皇帝召武才人入宫的缘故说的这么透彻,只与姜沃说了武家之故,又叹道:“所以我才说,武才人可惜了。义原国公故去后,圣人并没有恩旨,武家就此便没了爵位,家中亲兄弟又这般不做人,杨家又是外家……进宫后难免身份上尴尬了些。”

    要是武士彠还在,武才人没的说,肯定是新人里出身最好的一个,然现在却落到中下游去了。

    家里有爵位,和家里有过爵位完全是两个概念。

    小小年纪,饱经离丧,甚至亲历兄长反目驱逐抛却之苦,又饱尝三年寄人篱下之愁,武才人这般颠沛际遇陶姑姑说起来也不免感慨。

    又看着姜沃:这两个孩子也算是有些同病相怜了。

    *

    “也算是同病相怜了。”

    几乎同一时刻,媚娘也有了这般感慨。

    与其余年纪相仿,爱娇不受气的少女们不同,媚娘极少发没必要的牢sao:作为天子嫔御入宫,却只能住在宫女所居的掖庭,用王才人的话说自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论理论情儿都不该这样!”

    媚娘不接话,只是心道:这是打小没经过波折的,才理直气壮觉得这世道会‘按理来说’。

    媚娘在心中冷静道:按理来说,母亲正正经经先帝赐婚的正室夫人,父亲去世后,她们母女还不该被赶出家门投奔亲戚呢。

    没有什么‘按理来说’,更没有什么‘有这等身份就一定能得到这等身份相应待遇’的所谓公道。此时的媚娘纵然还没有接触到权力二字,但已经明白凡事要靠自己,没有真正权力和武力的身份就是废纸。

    媚娘抬头看掖庭的天。

    进宫这三日,长安城都是极晴好的天儿。

    但这几日媚娘总梦见三年前。

    梦见父亲过世后,母亲带着她们姊妹三个回长安投奔亲戚时,路上连绵不断的雨天。

    阴沉如同压在人鼻尖上一般铅灰色的云,潮而冷似乎一捏一包水珠的衣裙,面色苍白的母亲和几个神色晦暗辨别不清的老仆。好多次母亲不得不小心的撩开帘子,亲自去与车夫交涉。

    车夫说官路上有塌方,驴车过不去的时候,母亲脸色青白咬牙坚持不走小路。

    她们孤儿寡母又带着钱财,若是同意车夫走小路,说不得就成为了山林里的白骨!

    那时候母亲搂着媚娘低声道:“二娘,你们姊妹三个,你大姐少有决断常被人牵着走,小妹更羸弱不懂事,唯有你能帮阿娘的。”

    于是那一路,媚娘便总朗声问起母亲,长安城中的舅舅,父亲曾经的旧交,说起舅父们寄来的信怎么盼着她们母女去,以此震慑觉得她们是无依无靠孤女寡母的车夫们,甚至是杨家多年的老仆们。

    人心如鬼蜮,媚娘早早便尝到了担心受怕的滋味。

    最终她们平安到了长安。

    媚娘彼时年幼,这几年回想当年入长安,才越发觉得后怕:母亲表现得软弱糊涂一点,或许她们这辈子都到不了长安了。

    很多时候情绪是多余而浪费的,唯有冷静甚至是冷酷,才能保住自己。

    应召入宫,明明得天子赐名,却也如旁人一般被封为才人又被安排在掖庭,媚娘心里当然也有落差,但失落后最要紧的还是寻法子好好活着。

    既然住在掖庭,就要守掖庭的规矩。媚娘是早想好要与宫正司的女官套一套关系的,只是她也没想到,宫正司派来的正七品典正,竟然是个瞧着比自己还面嫩的小姑娘。

    不止她,其余两三个想要结交宫正司的才人,也都极吃惊于这位典正的年轻,并因此不愿再出面主动示好——跟宫里一位年长的姑姑示好,还好扯一块要讨教的遮羞布,但跟这样一个小姑娘主动示好,除了媚娘外,其余才人都没好意思。

    因此,媚娘上前说过话,拿到了可以常去宫正司的‘特殊待遇’后,其余几位才人都是心里又懊恼又泛酸,不免挤兑了两句:“这样年轻的小宫人,咱们到底也是五品才人啊,有人倒也舍得脸面去兜揽。”

    这些话媚娘不但不恼,还不由一笑:这就是酸了啊,越发说明自个儿做的没错。

    于是她趁热打铁,又找上严承财,言辞婉转问起这位姜典正为何如此年轻就能做上女官。

    严承财捏着手里多出来的几枚银锞子,笑呵呵把姜沃的来历介绍了一遍:这不是什么私密事,知道的宫人甚多,尤其是先德仪女官,不只宫里,连宫外命妇们还有不少记得她的。

    媚娘听完姜沃的旧事,就起了同病相怜之感:唉,这位姜典正与自己一般命苦。若是她爹娘没出意外,她亦不必进宫,也会是宫外富足人家欢喜无忧的小娘子吧。

    第6章 休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