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大宋好武夫在线阅读 - 第515章 很不解

第515章 很不解

    榷场,在宁夏府西南边,西北边是贺兰山,西南边就是入河西的通道。

    榷场也是狄咏要视察的地方,这里看起来就和谐多了,虽然也有不少军汉,但人来人往,并无什么肃杀之气。

    党项人,拖着整车的羊皮,来换整车的粮食。

    糜子,小米,麦子,乃至也有稻谷……这些东西会养活很大一部分迁往河西的党项人。

    而这些羊皮,到得中原,也会让宋的商人盆满钵满,为什么羊皮这么值钱?这里面还要说一个小知识点,那就是古人御寒,其实办法很少。

    唐宋之前,中国是没有棉花这种农作物的,也就是说没有棉衣可以穿,棉花是在宋元时代慢慢传入。

    那古代人靠什么御寒呢?丝绸的御寒能力是不能指望的,植物里,主要靠麻布,就是一种植物根茎的表皮,跟毒品大麻同属的植物,大麻最早大规模种植,就是用来生产麻绳的。

    其次,自然就是动物毛皮,其他动物的毛皮获取较难,唯有羊毛皮,可以大规模获取,而且御寒效果极佳,羊毛也可以用来纺纱制布……

    所以,古代中国,唐宋之前,汉字里,只有这个“绵”字,也就是绵羊的绵,当官发福利也发绵。直到宋元之后,才有了“木”字旁的这个“棉”,棉花的棉。炮与砲这个字,也是同样的道理,有了火炮,才有了这个“炮”字。

    棉花这种农作物的传入,对中国的改变也是巨大的,御寒能力是其一。还有在战场上棉花也极为重要,甚至改变了甲胄的历史。

    棉甲也因此诞生,到了元明时代,火枪已经开始大批量出现在中国的战场,特别是到了明清时代,火枪已经是所有军队里的标配了,火枪破铁甲的能力极强(这与古代钢铁的生产技术有关,较脆),所以铁甲慢慢跟不上时代了,在淘汰的边缘。

    棉甲就应运而生,把棉花,加水,反复拍打,晾干再添加棉花拍打,把柔软的棉花拍打成木板一般,把其中纤维紧密在一起,再内衬金属甲片,如此制作成甲胄,既能保暖防寒,又对火枪弹丸与箭矢的防御力提升极大,棉甲从此就代替了铁甲。(后世某一类型的防弹衣,其实也是这种原理,凯夫拉纤维。)

    (这也是影视剧里,唐宋以前,都是浑身铁甲,到得明清时候,看不到那种全身金属光泽甲胄的原因,特别辫子戏里,甲胄都变成了白色,一个一个的铜铆钉在外,白色就是棉甲,铆钉固定的就是内衬的金属甲片。)

    狄咏想得这么多,无外乎一件事,那就是棉花……棉花太适合在大西部种植了,棉花,也是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开端,是最容易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其实说的就是纺织业,也就是所谓纺纱机之类。

    古代人,无数底层百姓,到得冬天就缩成一团,冻死无数……有了棉花,才有了真正饱暖的基础。棉花,甚至也是纸币的主要原料,其实就是造纸的一种好原料,经用难坏。

    还可以将来把这东西当做商品倾销,只需要“自由贸易”了,拿棉花换金属等资源,就不难。

    在榷场里走来走去,狄咏思绪良多……

    如今党项之生路,就在这个榷场里,但也千万不要以为党项会永远被这座榷场拿捏,党项也在对外用兵,又急又猛,只当他在河西以西达到了目的,占得了地盘,养得活几十万人口了,缓过劲来了,那党项又是一条好汉……

    狄咏显然知道这一点,这也是狄咏要快速解决党项的原因所在。

    来榷场,狄咏依旧带了李谅祚,让李谅祚亲眼看看,他到汴京为人质给党项换到的好处。

    也还是闲聊:“你看看,我大宋之恩德,若非陛下仁德,若非朝廷仁德,岂能如此?”

    李谅祚自然得躬身感谢:“拜谢天子,拜谢先生……”

    狄咏摆摆手:“谢天子足矣,不必谢某,某当初,是不愿开这榷场的,若非梁姑娘游说几番,这榷场必然开不起来……”

    一说到梁辛初,李谅祚眼神起了一些光彩,不自觉往西边望去……

    “想回去了?”狄咏问了一语。

    “不想,学生本事不够,回去又有何用?”李谅祚此时的这句话,兴许有几分是真。

    狄咏点点头:“嗯,这么想就对了。米擒真野比你要强上不少,你若没他的本事,回去也无甚用处。”

    话里话外,多多少少有些别的含义……

    就看李谅祚怎么理解了,就看李谅祚心中会不会发酵了。

    李谅祚面色有些黯然……

    狄咏很满意,却并不追着说这个话题,而是说道:“某有一个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一直想问问你……”

    “先生请说……”李谅祚很是乖巧。

    狄咏骑在马上,忽然往西边一指:“你说啊,西域之大,地广万里,你党项掌控河西这么多年,怎么偏偏兵锋就一直在宋?偏偏就没有想过那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为何永远与宋过不去?动不动就大军南下?你们党项,昔日里兵威并非不强,与宋辽交战,打来打去这么多年,除了徒耗钱粮,其实未得什么真正的好处。若是此等兵威,往西域去,西域皆是撮尔小邦,哪里还有对手?岂不美哉?”

    这真是一个困惑,历史困惑。历史上,以后的西夏,更疯狂,就说梁辛初吧,大权在握之后,当真是一个战争狂人一般,动不动就四十万大军南下攻宋,甚至连女人都征召入伍打仗。

    理智一点看待的话,这就是发了神经病一样,打宋坚城,常常都是无功而返。你有这兵力,往西去,想要多大的地盘没有?

    当然,狄咏也不是真的一点都不能理解,这里面有民族情绪,有不安全感,也有猜疑链。但这些,还是不理智的后果。

    所以狄咏才有此一问。党项不是弱国,旁边一堆弱国,你不去打弱国,非要跟强国死磕。

    这个问题还真把李谅祚给问住了……显然从来都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整个党项贵族里,大概绝大多数人没有真正思考过这个问题。

    有道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党项若是真退一步,转头而去,那真是海阔天空。中后期的宋,从来就没有想过非要灭亡西夏了,辽国更是没这个想法。但党项,依旧在当战争狂人,举国之力,不断死磕!

    这党项上下皆是如此,比如这李谅祚,历史上,他十几岁的时候,好端端没事,跑到边境来骗宋城池的小守将,骗他出去见面,然后把他杀了,高兴不已。也不是攻下了城池,也不是得了土地人口财富,他就是把一个小守将骗出去,然后杀掉。

    人家能被你骗出去,本身而言,就没想着要打起来……正常人的思维里,也觉得不打仗,正儿八经跟你去见面。

    你说李谅祚,这不是神经病,这是什么?

    李谅祚怎么死的?自然宋人要报仇啊,要死磕,那就接着磕啊!干啊!最后李谅祚战场中箭,然后病死了,十几岁开始驰骋疆场,到处浪,二十岁一出头,挂了。

    不是说李谅祚打仗不强,而是说你再强也是个人,不是神。你打仗,你总要有点目的不是?你想达成什么目的,所以你才打仗。

    历史上的李谅祚打仗,更像没事打着玩,也像是……就要表现出自己牛逼,能打!

    历史上的梁辛初,后来也继承了这一点,死磕!拉女人当兵也要去把你的城池给围着,围多少次也打不下来什么……

    西夏整个历史,都贯穿这么一种思维模式,从李元昊开始,打不过就叫爹,爹满意了走了,他又要开始惹,不然辽爹好端端的也不会三番五次揍西夏,对于辽来说,你叫爹,他就很满意了,他没想要你的国家要你的地,他就要一句爹而已,要的就是一个华夏正统。

    狄咏在这个问题上,他是真的很不解!

    李谅祚被这么一问,他忽然……也有些不解了。佩奇粉嘟嘟的大宋好武夫